欢迎来到继续教育网!自考/成人高考/函授/远程教育/电大/高中/职校/全日制学历/出国留学/考研
电话/微信号:13825236983
各地区: 广东 广州 深圳 东莞 惠州 佛山 珠海 中山 汕头 清远 茂名 湛江 河源 韶关 肇庆 江门 汕尾 潮州 更多
自考热门专科专业: 会计 工商企业管理 护理 英语 学前教育 市场营销 汉语言文学 人力资源管理 计算机应用技术 金融管理 更多
自考热门本科专业: 会计学 行政管理 商务管理 工商企业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汉语言文学 教育管理 视觉传达设计 更多
广东自考院校专业: 暨南大学 广东财经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深圳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更多
东莞理工学院自考网

自考学校 > 东莞理工学院

学校概况:全国综合性高等学校
学习方式:全日制班、业余班、网络班、完全自学
咨询电话:13825236983

  自学考试介绍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考,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学员通过考试后考生所取得的毕业证为国家承认学历,在中国学信网上可供查询和验证。自考毕业证可考研,参加公务员,积分入户,共40多个国家承认中国自学考试的学历文凭。无入学考试,学习年限无限制,可自学形式,又可报班上课,考过就可以申请毕业。本科可以申请学位证书。社会认可度高,毕业证含金量高。

  自学考试学习形式介绍

  A全日制:是指星期一至星期五全天上课,大学管理模式。

  B业余制:是指周六日非工作时间上课,老师面对面授课教学,学生参与互动,全面分析专业知识和考试要点,考前规划重点,班主任统一管理。

  C网络制:是自学考试的一种教育学习形式。把线下教学搬到了互联网,学生登录网络课平台学习,音频、视频、直播与PPT结合教学,可在线提问,学习时间自由,地点灵活,班主任统一管理,有班级群。

  D完全自学(买书自学):是指学生在报名登记后,招生中心统一发放教材试卷,考生领取教材后独立自学,到时间参加考试。

  广东自学考试从报名到毕业流程介绍

  广东自考新生注册:

  首次参加广东自考的考生,需要先进行网上注册。

  网上填写注册信息——新生注册于每年3月、9月的自考报考期间开放。注册开放期间,考生在广东自考首页上点击“开始自考”,填写网上注册信息,按要求上传电子版照片(蓝底证件照,像素不小于400×576)。注册的具体流程及安排见当期报考通知。

  网上报考课程——注册信息填写完成后,考生可用身份证号或邮箱地址登录广东教育考试院,进入个人中心报考课程。新生需要在注册开放期间,至少报考一门课程。

  现场确认身份信息——考生按照网上“现场确认凭单”的提示,在规定时间内,到区自考办进行身份信息的现场确认,领取新生注册回执单。

  网上缴费——考生按照“新生注册回执单”上的提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网上缴费。

  以上几个环节缺一不可。考生只有完成缴费才算注册成功。只注册不报考的考生、报考但未现场确认身份信息的考生、现场确认通过但未缴费的考生,注册报考无效,不予制作准考证。

  广东自考报考课程:

  网上报考、缴费——考生可于每年3月、9月的自考报考期间登录广东自考首页,进入考生个人中心,进行当期笔试及非笔试课程的报考与缴费。各专业实践考核课程的报考时间在6月上旬和12月上旬。每期考试的具体工作安排详见广东教育考试院

  查询考试时间、地点——报考结束后,考生需要在个人中心中查看“准考证”,了解各科考试的具体地点(考点学校,考场等)。每次考试的报考通知里都有具体的“准考证打印”时间。各专业非笔试及实践考核课程的考试地点、时间由主考学校安排,确定后会在考试院网站“自学考试”栏目的“实践考核”栏目公布,报考了非笔试及实践考核课程的考生要及时关注。

  参加考试——考试时应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准考证。从网上打印“准考证”,考试时务必携带黑色字迹签字笔和2B铅笔若干。可以携带尺子、橡皮等文具。不要携带任何通信工具进入考场。需要注意:开考15分钟后不允许进入考点,考试结束前30分钟才允许交卷,不可提前交卷离场。

  查询成绩——每次考试的报考通知里都有具体的成绩发布时间。成绩发布后,考生可以进入个人中心查看当期考试成绩。如需要申请成绩复核,可在《成绩通知单》显示页面点击“申请复核”按钮,然后选择课程,时限为自当期考试成绩发布当天开始五日之内,过期不再受理。复核结果于复核申请结束后二十个工作日内反馈。

  广东自考考籍业务办理:

  考籍办理时间:每周二、四为考籍办理接待日,节假日除外,具体见广东教育考试院网站“自学考试”栏目下“信息发布台”的全年工作日程(全年置顶)。考生可在接待日到考试院一层综合服务大厅办理考籍手续,接待日办公时间为:上午8:30—11:30;下午1:30—4:30。

  免考——符合“广东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免考课程的规定(2008年修订)”,或符合水平证书、资格证书免考条件的,免考自考相关课程,叫免考。

  接考——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或专科以上)毕业生,参加自考本科专业的学习,叫接考(也叫专接本、接本、续本)。一般情况下,要接考自考本科,需办理接考手续。考生持有效身份证件、广东自考准考证、毕业证书(或结业证书)原件,到市自考办办理接考手续。不需办理接考手续的见问题76:“什么情况可以不办理接考手续?”

  转入——考生在外地取得自考合格成绩(考籍),因故离开外地到广东市继续参加自学考试,须办理考籍转入手续。考生应先在广东注册报考并取得广东自考准考证,再到原报考地办理考籍转出手续,待转入考籍档案到达广东后,考生持有效身份证件、广东自考准考证,到市自考办办理考籍转入手续。档案到达信息发布在广东教育考试院网站上,考生可进入“自学考试”栏目的“外省考籍转入查询”,查询本人考籍档案到达信息。档案到广东后,考生于接待日时间到广东自考办办理转入手续。

  转出——考生在广东取得自考合格成绩(考籍),因故须到外省继续参加自学考试,须办理考籍转出手续。考生可按其在广东市考试的专业分一个或多个专业转出考籍,也可将全部考籍转出。考生需持转入省市的准考证及考生的广东自考准考证和身份证件,在考生接待日期间到市自考办办理考籍转出手续。原件退

   东莞理工学院是东莞第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省市共建,以市为主,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任名誉校长。学校于1990年筹办,1992年4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变更为本科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06年5月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08年5月提前参加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以良好成绩通过,2010年6月与清华大学等61所高校一起被批准为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2012年获批为“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5年9月被确定为广东省重点支持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单位,2018年5月被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8年5月学校开设国内首个“杨振宁创新班”,2018年10月成立国际联合研究生院,2018年11月,学校大学科技园入选“国家大学科技园培育单位”,2019年7月成为全省唯一省市共建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2019年起,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机械(专业学位)三个学位点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筹集社会捐赠教育发展资金6.3亿多元(包括现金和实物),校友会2019中国大学社会捐赠排名第34位。

  现有松山湖、莞城两个校区,其中松山湖校区坐落在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路1号,占地1800多亩(含370亩国际合作创新区);莞城校区坐落在莞城区学院路251号,占地330多亩;教职工1600多人,其中正高职称人员180多人、副高职称人员370多人,博士750多人;有普通全日制学生近2万人,继续教育学生近2.2万人,迄今为地方培养各类人才约11万人,80%左右的毕业生留莞就业创业,累计向社会开展培训约12万人次。

  图书馆总建筑面积45020平方米,累计藏书201万册,有95个数据库、172万册电子图书等数字资源;建成万兆带宽主干、两条40G主干,基本实现千兆带宽到桌面的IPV6校园网,3.8万个信息点,建成覆盖全校的无线校园网,AP数量6600多个,出口带宽115G,服务信息化系统丰富、方便、快捷。

  学校建有17个实验教学中心,其中10个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立了以工学为重点,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设有18个学院、55个本科专业。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招生,在13个省(市、自治区)部分专业第一批本科招生。

  凸显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学校主动适应和支撑引领社会经济转型和产业发展,确立“坚持知行合一、立德树人,着力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求,勇于担当、善于学习、敢于超越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2018年6月21日,我校作为唯一的地方院校代表,在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做大会发言。开设国内首个“杨振宁创新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东莞理工学院—文华数字化课程中心荣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优秀案例”。2018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项;承办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赛事,获得季军。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创新创业活动,学校被确定为广东省教育厅第三批“易班”建设试点高校。编制了一流本科教育2025行动计划。

  2019年5月,第十五届“挑战杯”广东省省赛,我校首获“优胜杯”,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1项,同年的11月第十五届“挑战杯”国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1项。2019年8月,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上,分别获得主赛道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优秀组织(高校)奖”,团队方面获得2银2铜的新突破,2019年11月,在浙江大学举行的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铜奖1项,创造了我校参加“互联网+”比赛历史新突破。招生方面继续保持良好势头,生源质量进一步提升,其中2019年省内市外理科最低录取分超出高分优先投档线9分。2005年以来,学校(含联合培养基地)共招收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640名,其中已毕业282名,在读358名;2018年首个博士联合培养项目正式启动,招收诺丁汉大学、斯威本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共9名。学校教师中获合作高校兼职研究生导师资格215人,博士导师资格22人。学校自2019年开始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术硕士和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共77人,两学位点共有100位教师通过学校硕士研究生导师任职资格认定。不断提升就业指导精准化,就业服务精细化。创新服务载体,优化服务流程,强化价值引领,提高就业质量。历年毕业生就业率9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4%以上。

  大力开展学科建设工作,打造学科专业集群坚实基础。瞄准国内外学科发展前沿,调整优化学科和专业。根据国家、区域科技和产业发展需求,重点打造智能制造、绿色低碳、创新服务三大学科专业集群。学校获批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资源与环境、机械被增列为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化学工程、电路与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工程、环境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6个广东省重点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等3个学科纳入省教育厅“特色高校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根据2019“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位居全国第104名、进入全国前37%、且排在前50%的学科。理工科专业35个,理工科专业占比为63.6%,理工科专业集成度进一步提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化学、软件工程获得IEET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证书。

  高层次人才资源加速集聚,建设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围绕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奋斗目标,学校确立了人才强校战略核心地位。坚持“内稳外引”和“引育结合”,建有4个海外创新中心和人才工作站,以超常规措施,面向全球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与产业一线、把握智能制造领域关键技术的“顶尖人才”“杰出人才”“学科领军人才”“学科方向领军人才”“学科骨干人才”“校长特聘人才”以及创新创业团队,首批遴选校内18位教师进入学科领军、学科方向领军、学科骨干人才等特聘岗位。近五年共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博士、博士后等近700人,双聘、特聘、柔性引进院士14人,引进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国家级教学名师、海外高层次人才等国家级人才达40多人次;现有“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人、省级培养对象11人;“珠江学者”岗位计划、“珠江人才计划”、



教材购买

张老师

电话咨询

13825236983

微信咨询

13825236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