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考学校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自学考试介绍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考,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学员通过考试后考生所取得的毕业证为国家承认学历,在中国学信网上可供查询和验证。自考毕业证可考研,参加公务员,积分入户,共40多个国家承认中国自学考试的学历文凭。无入学考试,学习年限无限制,可自学形式,又可报班上课,考过就可以申请毕业。本科可以申请学位证书。社会认可度高,毕业证含金量高。
自学考试学习形式介绍
A全日制:是指星期一至星期五全天上课,大学管理模式。
B业余制:是指周六日非工作时间上课,老师面对面授课教学,学生参与互动,全面分析专业知识和考试要点,考前规划重点,班主任统一管理。
C网络制:是自学考试的一种教育学习形式。把线下教学搬到了互联网,学生登录网络课平台学习,音频、视频、直播与PPT结合教学,可在线提问,学习时间自由,地点灵活,班主任统一管理,有班级群。
D完全自学(买书自学):是指学生在报名登记后,招生中心统一发放教材试卷,考生领取教材后独立自学,到时间参加考试。
广东自学考试从报名到毕业流程介绍
广东自考新生注册:
首次参加广东自考的考生,需要先进行网上注册。
网上填写注册信息——新生注册于每年3月、9月的自考报考期间开放。注册开放期间,考生在广东自考首页上点击“开始自考”,填写网上注册信息,按要求上传电子版照片(蓝底证件照,像素不小于400×576)。注册的具体流程及安排见当期报考通知。
网上报考课程——注册信息填写完成后,考生可用身份证号或邮箱地址登录广东教育考试院,进入个人中心报考课程。新生需要在注册开放期间,至少报考一门课程。
现场确认身份信息——考生按照网上“现场确认凭单”的提示,在规定时间内,到区自考办进行身份信息的现场确认,领取新生注册回执单。
网上缴费——考生按照“新生注册回执单”上的提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网上缴费。
以上几个环节缺一不可。考生只有完成缴费才算注册成功。只注册不报考的考生、报考但未现场确认身份信息的考生、现场确认通过但未缴费的考生,注册报考无效,不予制作准考证。
广东自考报考课程:
网上报考、缴费——考生可于每年3月、9月的自考报考期间登录广东自考首页,进入考生个人中心,进行当期笔试及非笔试课程的报考与缴费。各专业实践考核课程的报考时间在6月上旬和12月上旬。每期考试的具体工作安排详见广东教育考试院
查询考试时间、地点——报考结束后,考生需要在个人中心中查看“准考证”,了解各科考试的具体地点(考点学校,考场等)。每次考试的报考通知里都有具体的“准考证打印”时间。各专业非笔试及实践考核课程的考试地点、时间由主考学校安排,确定后会在考试院网站“自学考试”栏目的“实践考核”栏目公布,报考了非笔试及实践考核课程的考生要及时关注。
参加考试——考试时应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准考证。从网上打印“准考证”,考试时务必携带黑色字迹签字笔和2B铅笔若干。可以携带尺子、橡皮等文具。不要携带任何通信工具进入考场。需要注意:开考15分钟后不允许进入考点,考试结束前30分钟才允许交卷,不可提前交卷离场。
查询成绩——每次考试的报考通知里都有具体的成绩发布时间。成绩发布后,考生可以进入个人中心查看当期考试成绩。如需要申请成绩复核,可在《成绩通知单》显示页面点击“申请复核”按钮,然后选择课程,时限为自当期考试成绩发布当天开始五日之内,过期不再受理。复核结果于复核申请结束后二十个工作日内反馈。
广东自考考籍业务办理:
考籍办理时间:每周二、四为考籍办理接待日,节假日除外,具体见广东教育考试院网站“自学考试”栏目下“信息发布台”的全年工作日程(全年置顶)。考生可在接待日到考试院一层综合服务大厅办理考籍手续,接待日办公时间为:上午8:30—11:30;下午1:30—4:30。
免考——符合“广东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免考课程的规定(2008年修订)”,或符合水平证书、资格证书免考条件的,免考自考相关课程,叫免考。
接考——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或专科以上)毕业生,参加自考本科专业的学习,叫接考(也叫专接本、接本、续本)。一般情况下,要接考自考本科,需办理接考手续。考生持有效身份证件、广东自考准考证、毕业证书(或结业证书)原件,到市自考办办理接考手续。不需办理接考手续的见问题76:“什么情况可以不办理接考手续?”
转入——考生在外地取得自考合格成绩(考籍),因故离开外地到广东市继续参加自学考试,须办理考籍转入手续。考生应先在广东注册报考并取得广东自考准考证,再到原报考地办理考籍转出手续,待转入考籍档案到达广东后,考生持有效身份证件、广东自考准考证,到市自考办办理考籍转入手续。档案到达信息发布在广东教育考试院网站上,考生可进入“自学考试”栏目的“外省考籍转入查询”,查询本人考籍档案到达信息。档案到广东后,考生于接待日时间到广东自考办办理转入手续。
转出——考生在广东取得自考合格成绩(考籍),因故须到外省继续参加自学考试,须办理考籍转出手续。考生可按其在广东市考试的专业分一个或多个专业转出考籍,也可将全部考籍转出。考生需持转入省市的准考证及考生的广东自考准考证和身份证件,在考生接待日期间到市自考办办理考籍转出手续。原件退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广东省属重点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国际化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是华南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战略研究的重要基地。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0454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000多人,各类成人本专科生、进修及培训生、外国留学生13000多人。
历史沿革
学校的前身是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广州外国语学院成立于1965年,是教育部直属的三所著名外国语大学之 一。广州对外贸易学院成立于1980年,是原国家外经贸部(现商务部)直属院校,为全国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的创始单位之一。1995年6月,广州外国语学 院和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合并组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10月,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划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校区情况
学校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华南地区经济中心广州,辖3个校区,总面积2292亩,其中北校区位于白云山北麓,占地939亩;南校区位于广州大学城,占地1095亩;大朗校区位于大朗,占地258亩。 校园内绿树成荫,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环境幽雅。
师资队伍
建校以来,梁宗岱、桂诗春、李筱菊等名师大家荟萃学校,执教治学,为学校积累了丰厚的精神文化财富。学校现有在编专任教师1173 人,其中教授、副教授比例达到48.3%,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比例达到86.4%。教师队伍中,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 委员会委员1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6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有国家级教学 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30人,“云山学者”9人。此外,学校还聘有100余位 客座教授和近60位长期外籍专家。
学科发展
学校辖21个教学单位和1个独立学院(南国商学院)。开设56个本科专业,分属文学、经济学、 管理学、法学、工学、理学、教育学、艺术学八大学科。其中有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名牌专业。共有14个外语语种,是华南地区外语语种最多的学校。 学校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是中国恢复研究生制度后较早获得硕士、博士授予权的单位之一。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 和6个省级重点学科,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3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专业学位硕 士点。
人才培养
践行“明德尚行,学贯中西”的校训,以培养全球化高素质公民为使命,着力推进专业教学与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培养 “双高”(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两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实践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直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有社会责任感的国际化人才。学校是向联合国提供高端翻译人才的全球19所大学之一,是入选“亚洲校园计划”的唯一一所外语类院校。拥有教育部普通高校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非通用语种教学与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据麦可思(MyCos)教育咨询公司调查显示,2008-2011年学校毕业生就业力指数和薪资位居全国普通高校(包括985和211院校)前茅。2010年,我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总体就业率分别达到99.02%和98.45%,继续位居全国高校前茅。学校面向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招生,招生批次均为第一批或提前批。
科学研究
学校拥有1个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4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翻译学研究中心、粤商研究中心和1个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国际商贸中心重点研究基地。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设在我校,学校还设立了国际服务外包研究院。学校公开发行《现代外语》、《国际经贸探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战略决策研究》等全国知名学术期刊。
国际合作
学校加强全方位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迄今,已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韩国、智利、古巴、墨西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32个国家和地区的190多所大学和学术文化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开办了3所海外孔子学院:日本札幌大学孔子学院、俄罗斯乌拉尔大学孔子学院、秘鲁圣玛利亚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
办学条件
学校教学设施齐全先进,居国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有着先进的校园网络和管理平台,拥有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教学示 范中心和总面积5万2千多平方米的实验室。图书馆南北校区馆舍总面积5万平方米,馆藏纸质中外图书232万册,中外电子书170万册,中外报刊3114 份,中外网络数据库80种,并实现16个外语语种馆藏文献采购、编目、流通和检索的网络化集成管理。现有固定资产总值约25亿元。
发展愿景
秉承“全人教育、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营造“多元、灵动、雅致”的校园文化,坚持内涵发展,加快 改革创新,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战略,力争实现教师国际化、学生国际化、研究国际化和管理国际化,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品质精良、受社会尊重、让党和国 家、人民群众满意的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