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网!自考/成人高考/函授/远程教育/电大/高中/职校/全日制学历/出国留学/考研
电话/微信号:13825236983

腾龙远程教育网 吉林榆树:从产粮大县到农业强县的不懈探索

编辑:继续教育 2023-03-01 00:45:10 点击数:

详情介绍

新华社长春4月23日电 题:吉林榆树:从产粮大县到农业强县的不懈探索

新华社记者陈俊、刘硕

黑土地上先进的农业机械轰鸣驶过,采摘园里的瓜果秧苗茁壮生长,农产品加工生产线高速运转……正值东北春耕时节,记者在位于吉林省中北部、松辽平原腹地的榆树市蹲点调研时发现,这个产粮大县正不断“强筋壮骨”,在黑土地上探索现代农业综合发展之路。

4月23日无人机拍摄的吉林省榆树市弓棚镇农民在进行春耕生产。新华社记者 林宏 摄

农机“革命”高效率,养地“革命”可持续

“以前种地费工费力,效率慢只能干着急。”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种地的榆树市弓棚镇三太村种地“老把式”张振宽说,他刚开始种地时机械化程度很低,仅有一些拖拉机等简单机械可以用,一垧地需要8个人种一整天才能种完,除草等田间管理的活儿更累人。

这些年,张振宽一点点见证了巨变的发生:从最开始的小马力拖拉机,到如今一小时种完一垧地的“巨无霸”;从人力肩挑手提,到全程机械化替代……“种地越来越省事儿了。”张振宽说。

榆树市农机总站副站长张国明介绍,在榆树580多万亩耕地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机械化水平达到了94.4%,飞机航化播洒农药等方式也得到广泛应用。得益于先进技术手段和机械的投入,榆树在耕作方式这场“革命”中抢占了先机,粮食产量逐步提升并稳定在70亿斤水平,一直位于全国产粮大县前列。

4月23日,吉林省榆树市弓棚镇农民在播种玉米。 新华社记者 林宏 摄

产量上来了,榆树有了更深远的考虑。记者在榆树市保寿镇、于家镇等地走访时看到,越来越多农民正参与到“养地革命”之中。在一些乡镇,秸秆全量覆盖还田、深松整地等保护性耕作技术被越来越多农民接受。

榆树市众晟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艳红说,采用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模式能保肥保水,起到很好的抗旱效果。在去年一场60多年不遇的大旱中,采取这种模式种植的土地经受住了严峻考验。

记者在吉林榆树嘉隆农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外看到,一批适应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的打浆机正在装车。总经理朱国宽说,如今农民的养地意识越来越强,保护性耕作的机械越来越畅销,生产出来不愁卖。

据榆树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武介绍,为了进一步养好黑土地,榆树还在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到今年底将有超过80万亩农田达到旱能浇、涝能排、渠系管网覆盖的标准,道路、智能化水土监测等配套设施也在建设中。

4月23日,吉林省榆树市弓棚镇农民在播种玉米。新华社记者 林宏 摄

“老把式”逐渐淡出,“新农人”闪亮登场

再过不到一个月,榆树市城发乡利阳采摘园里的6000多棵香瓜就将迎来第一茬果实。采摘园负责人赵立立说,这些香瓜采用绿色种植模式,品质好,价格高,到了市场上很受欢迎,销售和采摘体验加在一起收益可观。

相关阅读:
热点信息
最新信息


教材购买

张老师

电话咨询

13825236983

微信咨询

13825236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