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网!自考/成人高考/函授/远程教育/电大/高中/职校/全日制学历/出国留学/考研
电话/微信号:13825236983

远程教育论坛 民办教育40年:从现实课堂到网络世界

编辑:继续教育 2023-03-01 00:46:10 点击数:

详情介绍

6月12日,一家网校的数学老师正在与学生互动。

6月13日,在学而思网校的一间小会议室内,课题组的老师们正在讨论网络直播教学问题。A08-A09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1978年夏,恢复高考第二年,北大医院的一间传达室里,一群学子正在紧张地补课。上课的老师来自北京四中,学生则是四中和周边单位的职工子弟。黑板、桌椅等都是临时借来的。

这不是一家教育系统内的普通高中,而是一群想要上大学、想靠知识改变命运的人主动汇聚到一起,在民间自教自学,自己“收费”,自我管理。

大约10年后,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在官方文件中,首次为这种教育形式正名——社会力量办学。1993年,国务院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又将它表述为民办教育。

40年后的夏天,云南小城威信,即将高考的常远(化名)正对着电脑学习。由于出生时重度缺氧造成不可逆转的脑病,他的语言和肢体能力存在严重障碍,无法在公立学校正常就读。一家民办教育机构的网络课程为他打开了接受教育的另一扇窗。

40年里,民办教育已从线下发展到线上,不断普及,更加便利。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它为更多受众“解锁”了受教育的更多可能。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学校”

改革开放前的20多年里,民办教育在中国几乎绝迹。因为“旧教育”是1949年后社会主义浪潮的改造对象。

1950年2月,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在《改革旧教育建设新教育》的报告中提出,“坚决地和有计划地、有步骤地改革旧教育的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和制度。”

两年后,教育部发出“关于接办中小学的指示”,决定自1952年下半年至1954年,将全国的私立中小学全部由政府接管,改为公办。

直到1977年高考恢复,被“文革”耽误了10年的学子们开始备考时,一群北京四中的教职工才自发地行动起来,为孩子们辅导功课。“我教语文的,就给你们家孩子辅导语文;你教数学的,就给我们家孩子辅导数学。”当时的组织者廖锡瑞之子、后来精华学校董事长廖中扬说。

但这种交换式补课效率很低。为了让更多的教职工子弟受益,四中老教师、学校有名的热心肠廖锡瑞被大家推选出来,组织了一个子弟升学辅导班。

因为是民间自发组织,补习班没有固定的上课地点。四中教室、北大医院西门传达室,都出现过学子们“打游击”的身影。一周上两个半天的课,囊括文理各个学科。学生少的时候只有六七个,多的时候也就二十个。

廖中扬回忆,因为都是教职工子弟,“能教课的老师不用给费用,不能教课的就出点饭票。”授课老师的回报多是饭票。也有现金,上一节课拿十几块钱,摊到每个学生头上,不过一两块钱。“我们老爷子没有任何个人收益。”

相关阅读:
热点信息
最新信息


教材购买

张老师

电话咨询

13825236983

微信咨询

13825236983